开放银行发展分析报告:银行业的破与立-移动支付网-2020.04-90页(附PDF下载)

移动支付网发布《开放银行发展分析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,从开放银行概述、各国开放银行发展、开放银行面临的问题等多个角度全面介绍开放银行的发展进程,同时,探讨了如何应对发展中的种种问题。

1.开放银行概述

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,包括银行、第三方机构、用户3个主要参与方。

2018年是中国开放银行元年,此后,市场对开放银行的关注愈发高。那么,开放银行具有怎样的优势,缘何获得了行业持续关注?

随着新兴技术应用于银行业,用户对多样化、透明化、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大;同时,行业竞争加大,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。与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相比,开放银行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具有明显优势。同时,开放银行通过API、SDK等方式进行第三方输出和场景布设,这些技术本身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。

在具体将开放银行推向市场的时候,API技术、数据共享、底层平台是重要的部分。银行可以通过自主建设、投资并购、合作三种方式参与开放银行。

2.国际开放银行发展

纵观各国国家的开放银行发展,主要有两种驱动方式,一是监管驱动,如欧盟、英国等,二是市场驱动,如中国。

报告简要介绍了英国、欧盟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开放银行发展。除了对各地区开放银行的整体介绍、主要银行介绍之外,我们注意到,部分地区有一些针对开放银行的用户调查报告、行业调查报告。事实上,近年来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,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,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,对于开放银行业务创新具有极大意义。

3.中国开放银行发展

随后,报告介绍了中国开放银行的发展。

中国开放银行引发广泛探讨始于2018年,但银行业对开放银行的尝试远早于此。比如,中国银行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开放平台。

中国各银行的开放银行探索各有特点。工行以ECOS系统及其背后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,以自有平台“三融”为基石,通过工行API开放平台“走出去”、通过金融生态云平台“引进来”;兴业银行依托其同业市场(F端)的优势,布局开放银行,并转嫁到政府端(G端)、企业端(B端),通过生态互联,服务个人用户(C端),从而构建开放生态;新网银行是全在线、全实时、全客群银行,核心业务模式是万能连接,将银行的能力与场景端、资金端连接,致力于解决场景融合问题,将数种服务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。除此之外,国内各家银行的开放银行探索也各有特点,报告也对此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。

4.开放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建议

随着开放银行的应用加速,开放银行发展暴露出了一些问题,报告介绍了4个方面的问题,并提出建议,与行业人士共同探讨。

一是数据方面。2020年2月13日,央行发布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》,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规范开放银行的健康发展。尽管如此,数据开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:因为数据格式不一致产生数据孤岛,产生的调用问题和系统性数据开放难题;监管仍需进一步完善;不注重方式方法,数据开放可能带来用户信任问题;数据开放的互联互通问题。

二是组织架构方面。亿欧智库认为,开放银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。银行通过API等技术手段与第三方机构合作,构建生态圈,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服务。事实上,开放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业务开展。而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是适应于传统的业务开展模式,那么,开放银行影响下,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能完全适配新的业务开展要求。银行业的组织架构问题体现在3个方面:战略、体制机制、科技人才。

三是业务安全风险及协作问题。数据开放的另一面是风险开放,如何保障开放中的信息流安全、解决业务连续性风险成为新的问题;同时,技术创新也带来了监管压力。

四是银行品牌和商业盈利的问题。银行将自身服务融入多种生态场景的同时,用户直接接触的是场景提供方,那么,用户对银行品牌的感知降低,银行服务无感化家具,通道化的风险也加剧;同时,开放银行系统建设周期长,可能带来盈利问题。

新知图谱, 4月第4周 行业报告收录

赞助免费

已有0人支付

免责声明:
1.本期内容来自互联网,由用户整理汇总,不代表本网站意见,如发布机构认为违背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对相关资料予以删除。
2.资源付费,仅为支持我们搜集整理和运营维护费用,感谢您的支持!

报告先锋 » 开放银行发展分析报告:银行业的破与立-移动支付网-2020.04-90页(附PDF下载)

提供最优质的干货资料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