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开证券-医药生物行业深度:ADC药物蓄势待发,积跬致远,琢玉成器-20210325-32页

导读:

  优选靶点,避免扎堆。随着DS-8201革命性的成功,自2020年起,ADC药物呈现出资本竞逐的局面。截至2021年3月,全球已有十款ADC药物获批上市,其中Kadcyla和Adcetris均于2020年在我国获批上市。从研发的角度,HER2 ADC的研发管线已日渐拥挤,而T-DM1的先发优势和DS-8201的优异数据则进一步加剧了药物上市后的风险。从研发的角度,扎堆适应症“跟跑”的价值十分有限,走差异化的创新之路是企业弯道超车的捷径。布局ADC药物的企业应另辟蹊径,遴选“人迹罕至”的靶点和适应症加速创新,抢滩登陆,发挥先发优势。

  ADC产品涉及的技术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差异化的设计会带来全新的产品。通过梳理已上市ADC产品的特点,我们抽丝剥茧,总结成功ADC产品的共性与发展趋势:

  抗体:抗体经历了从鼠源抗体、人鼠嵌合单抗到人源化抗体的转变,逐步克服了人抗鼠抗体反应;IgG1抗体的广泛使用,增强了ADCC和CDC作用;抗体亲和力不断提升,不良反应发生有望下降。

  Linker:从不可剪切Linker到可剪切Linker,再到DolaLock Payload,旁观者效应(Bystander effect)从无到有,从有到优,更好地发挥旁杀伤作用;从随机偶联到定点偶联,ADC药物的均一性逐步提升,但考虑到至今尚无定点偶联ADC药物获批上市,后续仍需持续关注;使用聚乙二醇(PEG)连接物调整水油分布系数,改善ADC药物亲水性,可能有助于对抗ADC耐药。

  Payload:尽管微管蛋白抑制剂使用较广,但与DNA抑制剂相比,存在半衰期较长、抗癌谱较窄,靶点数量较多等弊端,正逐步被DNA抑制剂取代。新一代ADC药物凭借中等毒性的Payload搭配高DAR的设计,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,而且脱靶毒性有望降低。Mersana公司的Fleximer平台目前已经实现DAR高达10-12的ADC药物,可进一步改善效应分子的运输效率。

  受全球创新浪潮的冲击和ADC药物的更新迭代,国内ADC药物的研发热情高涨,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相继奔赴ADC药物创新的战场。除了荣昌生物、浙江医药等重点布局HER2 ADC产品,云顶新耀、科伦药业、君实生物布局了Trop2ADC产品,康诺亚/美雅珂布局了Claudin 18.2 ADC产品,恒瑞医药、荣昌生物深耕于cMETADC产品。未来,我国ADC药物市场将呈现出百花齐放、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。

  风险提示

  药物研发不及预期,药品降价风险,研发同质化风险

具体报告内容如下:

赞助免费

已有人支付

免责声明:
1.本期内容来自互联网,由用户整理汇总,不代表本网站意见,如发布机构认为违背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对相关资料予以删除。
2.资源付费,仅为支持我们搜集整理和运营维护费用,感谢您的支持!

报告先锋 » 粤开证券-医药生物行业深度:ADC药物蓄势待发,积跬致远,琢玉成器-20210325-32页

提供最优质的干货资料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